今年以来,包括煤制天然气在内的多个煤化工项目环评被拒的话题,在业界持续发酵,引起了一些进军现代煤化工产业并在前期做了大量工作的企业的担忧和不安,甚至被业界解读为国家对发展煤化工收紧的信号。
“一方面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影响,大型能源企业盈利水平下降、资金紧张,对投资巨大的现代煤化工项目力不从心;另一方面,今年以来,环保部门对众多现代煤化工项目环评的铁腕否决,引发人们对煤化工政策收紧的猜想。”针对近来多个现代煤化工项目环评被拒现象,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工学院院长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国家抬高环评门槛,虽然眼下企业兴建煤化工项目要多费一些周折,但从长远来看肯定是好事。”大唐能源化工公司安全环保总监说,虽然此前已经建成投产的煤化工项目通过环评相对容易一些,但项目建成后,一些环保的后续问题开始暴露出来,企业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
举例说,有的煤化工项目环评虽然过关,但环评报告中的方案实施起来难度很大,建成后才发现原来的废水“零排放”实现起来十分困难,需要很大投入,有的已经成为影响项目长周期连续稳定运行的瓶颈问题。他认为:“与其这样,不如事前把环保方案从各个方面论证得更科学、更具可操作性,这对项目今后的发展有好处。”
提出,从被否决的几个项目看,确实存在选址不当、当地环境容量不足、项目环境治理措施效果有待重新评估等问题。
针对国家不再支持发展现代煤化工的忧虑,表示:“一些项目环评被否决并不代表国家层面不再支持现代煤化工发展,反而是重视和负责任的表现。由于项目环评属前期工作内容,事关项目选址是否科学合理、将来运行是否有足够的环境容量、水资源能否支撑项目巨量耗水需求、项目建成后"三废"处理能否达到国家相关法规要求等,是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此时如果考虑不周、把关不严,即便侥幸蒙混过关,一旦项目建成,也会因水资源或环境问题而无法投入生产,给企业造成更大损失。”
“煤化工项目业主须更加重视环保,个别项目环评报告被拒,表明这些环评报告的内容一定存在缺陷。”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冯相昭博士接受中国化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事实上,近期上报环保部环评被拒的两个煤化工项目的环评报告,都是因为报告存在多处要害问题。试想,如果此前不把好关口,项目一旦建起来形成事实,再要改正困难就大了,这也是对煤化工项目的不负责任。”
前不久环评被拒的一家煤制气项目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了自己的观点:“国家环保从严是大势所趋。作为企业,我们希望环保部门加强对环评补正的指导,多多帮助煤化工企业改进优化,尽早通过环评,不能一拒了之。否则,企业前期投了很多钱,每耽搁一天都是损失。”
认为,我国现代煤化工起步不久,目前只是攻克了关键技术难题,处于打通流程和对技术的可行性、先进性验证的初级阶段,还无法做到对工程和工艺的集成优化,更缺乏运营与管理经验,甚至连设计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因设计、设备与工艺选型,以及操作管理不当等出现各种问题,这其中也包括安全与环境风险。只要不懈努力、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集中力量攻克相关技术难题、持续改进优化工艺设计,现代煤化工的环境问题一定能够解决。
告诫说:“这一点,一些已经建成的现代煤化工装置已经尝到了苦头,一些项目当初在环评阶段急于求成、马虎过关,安全和环保欠账较多,投产后不得不持续追加安全和环保投入,使得项目投资远超概算,财务费用激增,盈利能力骤减甚至连续亏损。”
“可见,对项目环评严格把关,有利于降低和控制风险,防止项目建设陷入被动,有利于煤化工行业健康发展。”最后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