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建立绿色低碳经济不仅是世界的共同责任,也是中国的担当。 发改委、工信部、能源局等部门在能源结构、工业制造等多领域,制定了绿色发展的规划和路径。 发改委:正抓紧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顶层设计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表示,发改委将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具体措施包括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探索低碳发展新模式、加快形成市场化减碳新机制、主动适应气候变化不利影响和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在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面,发改委将加快发展节能低碳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加快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探索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模式,推广绿色建筑和新能源交通工具。将低碳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抓手。推进工业、能源、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的低碳发展。 在探索低碳发展新模式上,发改委将把低碳城市试点扩大到100个;深化低碳城市、低碳园区和低碳社区试点,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低碳发展典型案例;探索近零碳发展模式。 在发挥市场机制方面,发改委将加快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及实施细则,强化全国碳排放交易法规的支撑,确保201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运行。“目前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进展顺利,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顶层设计正在抓紧进行,将覆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八个行业,占全国的碳排放量将达到40%—50%。”张勇说。 工信部:已编制《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 “工信部已经编制了《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将以此为组织实施绿色制造工程的抓手,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力争率先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绿色发展目标。”工信部办公厅主任莫玮说,“十三五”期间,工信部将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加快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中国工业总体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资源、能源消耗较高,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是推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莫玮说,工信部把实施绿色制造工程作为全面推行绿色制造的切入点,重点实施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推进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发展,推动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及产业化,构建涵盖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绿色制造服务平台,依托‘一带一路’推进绿色制造产业合作,实施节能环保产业“走出去”工程,推动在沿线国家和地区建设绿色制造示范项目,加强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和产业等方面的国际合作。 工信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43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消费量约占64%。工业作为资源、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其能源消耗约占全社会的70%,大宗资源和水资源的消耗量占全社会的90%以上和25%左右。 能源局:全面推进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王晓林说,“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并将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采取具体举措。 在供给侧优化能源结构方面,中国将增加天然气供给;大力发展水电,特别是重点开发西南地区的水电资源,积极有序推进大型水电建设;安全发展核电;大力发展风电,力争到2020年,风电装机达到2.1亿千瓦;大力发展太阳能,力争到2020年,光伏装机达到1.1亿千瓦;积极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争取到2020年,地热能利用规模达到5千万吨标准煤。 在需求侧挖掘潜力方面,王晓林说,一方面是坚持集约优先战略。力争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1亿吨以内。另一方面是培育新型能源消费业态,包括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推进清洁能源汽车,全面推进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加快发展轨道交通等。推进新能源城市建设,实施绿色建筑行动计划,加快绿色建筑建设和既有建筑的改造,推广节能电器和绿色照明。有序替代散煤和燃油消费,在居民采暖、工农业生产等领域,因地制宜发展电采暖、电锅炉等项目。 国家电网:2020年基本建成中国能源互联网 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杨庆说,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形成统一电网,基本建成中国能源互联网。届时,西南地区的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可通过中国能源互联网传输到东部地区。 杨庆说,围绕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目标,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在资源评估、科技攻关、装备研制、组织建设、规划研究、示范工程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重要进展和成果,包括积极推进蒙古到天津、俄罗斯到河北、新疆到巴基斯坦的电力互联工程,与俄罗斯电网、日本软银、韩国电力签署了合作协议,推动东北亚电网的互联互通。 |